什麼是教練學?

教練學,Coaching,是一種深層次的溝通過程,教練(Coach)和受教練者(Coachee)在互信的情況下,Coach透過聆聽和提問,Coachee能理清思維,反思現況的限制和可能性,從而認識自己,自己又能如何作出決定向目標前進教練不期望怎樣「幫助」受教練者,而是如何令她們得到啟發,因為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最合適的決定和行動。

 教練學可應用於事業發展職涯規劃人際關係

儘管應用的範疇有所不同,教練對話在應用上能呈現出教練對話的共同性。

教練概念甚麼時候出現?

教練概念早於1950-1960年代出現。當時的美國企業聘用心理專家,負責訓練員工,並提升其個人潛能。

而於70年代初,工商業急速發展,市場競爭日益激烈。因此,企業需要創新的領導思維,才能面對挑戰、持續發展。同時,他們深信,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重要資源。於是,他們借用運動場上的教練原理應用在培訓領袖方面。

人才培訓

教練學先鋒

哈佛教育學者、兼網球專家提摩西.高威(Timothy Gallwey)是教練的先鋒之一。自1974年開始,他先後撰寫了《比賽,從心開始》(The Inner Game of Tennis)、《滑雪的內心遊戲》(Inner Skiing)和《高爾夫的內心遊戲》(The Inner Game of Golf)等書,開始提倡簡單而全面的教練方法。

 

教練學的發展

由於教練學的學習模式具針對性及個人化,企業及個人亦逐步以教練啟導取代部份傳統的培訓 。

教練學的發展雖然不到50年,其發展實在迅速。據估計,美國現時已有超過二百多所教練培訓機構。而在歐洲,投入教練產業的公司也超過1,000家,教練人數更超過10,000人。此外,在138個國家裡,現在亦有專業教練正提供服務,其工作領域遍及商業、慈善組織、政府機關、教育、醫療保險等。

如今,相對普遍的教練領域包括:

  • 商業教練(Business Coaching)
  • 企業教練(Corporate Coaching)
  • 行政人員教練(Executive Coaching)
  • 事業教練(Career Coaching)
  • 親子教練 (Parent Coaching)
  • 關係教練(Relationship Coaching)
  • 生活教練(Life Coaching)
  • 學習教練(Learning Coaching)

現時提供教練認証的機構

  • IAC (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aching)
  • ICF (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)
  • EMCC (European Mentoring and Coaching Council)